新聞中心> 青島記者協會網站> 青島傳媒
     
    把生命獻給心愛的事業——追記青島早報體育部主任馬洪文
    青島記者網2016-11-09 12:53:27

    馬洪文在北京奧運會體操賽場采訪時留影。

    ????青島日報記者 趙笛 孫飛 青島早報記者 徐勇 段海鷹 王盛

    ????在喧嘩的大千世界上,壯麗的人生如同雕刻在石頭上的美,不可磨滅。

    ????2016年7月25日,一個炎熱而不安的夏日。空氣似乎已經凝固,一如悲傷的那份沉重。

    ????青島市殯儀館,青島早報體育部主任馬洪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此舉行。

    ????告別廳前,馬洪文生前的大幅照片,胖胖的臉,大大的眼,笑容燦爛。上千人從四面八方趕來,送他最后一程。

    ????北京奧運會射箭冠軍張娟娟來了,乒乓球大滿貫得主張繼科的父母來了,廣州亞運會軟式網球冠軍趙蕾來了……他們輕拭淚水,深情鞠躬。

    ????青島鯤鵬足球俱樂部投資人陳鯤,在珠峰大本營得知馬洪文病逝的消息,當即決定放棄登頂,輾轉一天一夜趕了回來,只為看他最后一眼。

    ????20多家媒體的體育記者從全國各地趕來,他們悲痛難抑——從馬洪文去世到舉辦追悼會的短短兩天里,全國數十家新聞媒體,刊發了上百篇文章追憶他的生平事跡。

    ????送別隊伍中,還有數百名馬洪文的領導和同事,以及眾多與其素昧平生卻神交已久的讀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到現在我也不敢相信,你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走得那么急迫,走得那么突然,甚至沒有留下一句話……”這是2016年5月8日,馬洪文懷念“青島馬拉松第一人”李錫銘文章里的一段話,也是他發表的最后一篇稿件。

    ????冥冥中似有天定。胖胖的、愛笑的馬洪文,也和他筆下的人物一樣,匆匆地離親人、朋友、讀者而去。但他用20年不變的執著與激情,給這個世間留下了太多抹不去的印記。

    ????醫生建議立即住院治療,他說:“等我從里約回來吧……”

    ????里約奧運會采訪證,靜靜地躺在馬洪文辦公桌的抽屜里;電腦屏幕上,還閃爍著待充實的報道計劃。如果這一切沒發生,再過幾天,馬洪文就要第六次踏上奧運采訪征程。

    ????7月23日,星期六,大暑節氣第二天。凌晨1點多,馬洪文的妻子柯霞突然驚醒,發現他癱坐在沙發上,臉色蒼白,大口喘著粗氣。“老馬,你怎么了?!”“我沒事,你看這不好多了嗎……”話音未落,馬洪文一頭栽到地上。

    ????接下來的一切,短暫又漫長。4時13分,馬洪文因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6歲。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千頭萬緒的工作像以往那樣,占據了他的周末時間。

    ????下午3時30分起,馬洪文接連打了3個電話,溝通第二天早報編輯部相關活動的頒獎細節;晚8時30分,他給夜班編輯打出人生最后一個電話,研究體育版面的安排。

    ????“為了奧運,為了不讓我擔心,對他自己的病情,老馬一直瞞著我。”整理馬洪文遺物時,柯霞第一次看到丈夫去世前3天在青島阜外醫院檢查的病歷。

    ????上面寫著:心血管下壁梗塞,可能前壁梗塞,側壁異常……但當天柯霞問起病情時,馬洪文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沒事,醫生建議保守治療。”

    ????其實,長期在一線采訪、上夜班,他對工作的忘我投入,早已讓自己的身體不堪重負。

    ????青島市立醫院腎內科醫生萬美燕給馬洪文看過病:“他的痛風和高血壓病史都超過15年,而且屬于3級極高危。這樣的患者需要絕對靜養,長期治療。”

    ????青島阜外心腦血管病醫院內科副主任張濤,和馬洪文因心臟檢查結識。在看到心臟彩超檢查結果后,他很嚴肅地下了醫囑:停下工作,立即住院治療,更別說長時間坐飛機去里約采訪。

    ????但馬洪文考慮之后選擇了保守治療:“我是青島早報唯一的里約奧運會注冊記者,我不去,報紙就沒有了第一線的新聞素材。”他向張濤承諾:“等從里約回來,一定馬上住院,老老實實檢查治療……”

    ????張濤拗不過馬洪文,給他開了一大包治療和應急的常用藥。

    ????沒想到,此次分手,竟是永別。

    ????從一名印刷廠工人,到資深體育記者,他“執著于新聞理想,從未放棄過。”

    ????在成為一名體育記者之前,高中畢業的馬洪文是一名和媒體毫不沾邊的印刷廠工人。

    ????1970年生人的馬洪文,從小喜歡體育。經常捧著收音機給大家“轉播”體育賽事,是小伙伴們記憶最深的事。

    ????20歲在青島外貿彩印廠工作后,利用閑暇時間,馬洪文開始嘗試著寫體育評論。不久,他寫的《中國對陣沙特不會輸》就發表在青島日報上。

    ????時隔20多年,青島日報體育記者劉長周仍對這篇評論記憶猶新。“那時,洪文是有名的球迷,他寫的那篇球評視角獨特,文風犀利,激情澎湃。”

    ????從投稿,到去報社偶爾幫忙;從偶爾幫忙,到干脆辭職全身心地在報社當“實習生”,馬洪文一步步向著“體育記者”這個人生夢想邁進。讓劉長周最佩服的也正是他的這份執著,“洪文是高中生,當時的情況下,到報社工作的可能性很小。但他執著于新聞理想,在沒有報酬、沒有名分的情況下,堅持幫忙兩年多。”

    ????1999年,青島生活導報(青島報業傳媒集團下屬的青島早報前身)創建體育部,憑著在青島媒體圈樹立起的良好口碑,馬洪文被招入其中。從此,他在體育報道上的才華有了施展的舞臺。博聞強記、視野開闊,遇到新聞事件,挖得透、寫得深,這些都成為馬洪文新聞報道鮮明的特點。

    ????在20年的體育報道生涯中,馬洪文留下了《曲波赴英超試訓系列報道》、《青島足球,春天里的憂思》、《早報記者與布拉特戲劇性接觸》等數不清的精彩報道。因為在工作上的突出表現,他被山東省委宣傳部記三等功一次,被青島市委、市政府記三等功兩次。

    ????2006年,馬洪文成為青島早報體育部主任。他開始用更高的視野審視自己的行業。為應對互聯網對地方媒體體育報道的沖擊,2007年,他聯合南方都市報、重慶晨報和成都商報,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內首個體育類新聞報道聯盟——捷報聯盟。

    ????捷報聯盟的成立,把地方媒體分散的體育報道資源整合起來,在大型賽事報道中形成了合力,從而提升了各自媒體的競爭力。

    ????本來,作為捷報聯盟里約奧運報道組的前方總指揮,馬洪文那為人所熟知的笑臉,應該出現在8月5日巴西里約奧運會開幕式的記者席上……

    ????開幕式前,在捷報聯盟奧運報道團駐地公寓門口,16位記者靜默肅立。合影時,大家心照不宣,留出了最中間的位置——從那個空位遠遠望去,奧運跳水館在陽光下閃爍光芒。

    ????“老馬曾說,報道團駐地正對跳水館,而跳水是中國的夢之隊,將駐地放在這里,一定能做出一屆精彩絕倫的奧運報道。”現代快報副總編輯徐悅回憶至此有些哽咽,“我們還約好,帶上家鄉最好的美酒,閉幕時一起慶功。”

    ????8月19日傍晚,里約奧運即將閉幕。駐地附近的酒館,坐滿了來自各地的記者。徐悅給報道團成員倒上家鄉的美酒,大家靜默著,誰都沒有說話。

    ????“敬老馬!”不知是誰輕聲提議。大家舉杯,而后,輕輕地,輕輕地將酒潑灑,告慰那個為了新聞竭盡所能,卻驟然逝去的生命。

    ????為了給青島射箭正名,他說:“沒有歷史記載,那我們就做歷史的記載者。”

    ????2008年8月14日,北京奧運會女子射箭個人賽決賽場,青島姑娘張娟娟力克韓國選手,為中國奪得迄今為止唯一一枚奧運射箭金牌。

    ????當眾人圍著張娟娟慶祝勝利時,張娟娟卻在四處尋找馬洪文胖胖的身影。“奪冠后,我特別想在第一時間找到‘胖哥’,給他一個擁抱,他是我奪金的福將。”

    ????從采訪青島籍運動員備戰奧運開始,馬洪文就充當著張娟娟的“心理治療師”。“胖哥幾乎每天都會來訓練場跟我聊天。辣炒蛤蜊怎么做最好吃,青島又出現什么好玩的……我倆用家鄉話談天說地,賽前的緊張情緒不知不覺地得到釋放。”張娟娟至今記憶猶新。

    ????張娟娟尋找的“胖哥”,此時正在與后方編輯通話,安排報道。“張娟娟奪得的是青島奧運首金,我們當時面臨一場媒體大戰。”當時在后方負責版面編輯的郭建忠回憶,“老馬賽前就和后方溝通,讓我們從哪些方面做好準備。”張娟娟的比賽剛一結束,馬洪文的電話又打來了,“他當時建議做8個版,前方他自己負責4個版的采寫,后方4個版,做什么內容,采訪誰,5分鐘就安排好了。”郭建忠說,體育比賽千變萬化,報道計劃很少落實在紙上,“但所有的東西,都在他腦子里裝著。”

    ????張娟娟奪金,終止了韓國選手自1984年奧運會后的六連霸勢頭,韓國媒體一片嘩然。幾大韓國媒體紛紛發表文章,認為張娟娟贏在主場優勢和運氣。

    ????馬洪文不服。他決定讓事實說話,為青島射箭正名,為中國射箭正名。北京奧運會一結束,他立即帶著報道團隊,著手挖掘青島源遠流長的射箭歷史。

    ????“挖掘青島射箭史的難度很大。”張娟娟回憶道,“雖然青島射箭運動歷史悠久,但幾乎沒有文字記載。”不過,這難不住下定決心的馬洪文,他說:“沒有歷史記載,那我們就做歷史的記載者。”

    ????尋訪散落在全國各地的老一輩青島射箭人,一點一滴地收集梳理青島射箭史料,馬洪文和同事們成功推出了“青島射箭的前世今生”系列報道。

    ????這組報道用詳實的史料告訴人們,早在上世紀30年代,青島就開展了射箭運動。而張娟娟奧運奪金,是幾代青島射箭人臥薪嘗膽、不懈努力的結果。

    ????國家射箭隊總顧問王國章認為,這組報道是迄今為止青島射箭史最客觀、最全面的報道,還原了歷史真相,很多史料都是首次與公眾見面。

    ????巧合的是,2008年9月10日,“青島射箭的前世今生”開篇稿件見報當天,時任韓國駐青島總領事金善興宴請張娟娟、王國章等奧運選手和教練。宴會前,張娟娟將當天的青島早報拿給大家傳閱。

    ????“我終于知道,你為什么能打敗我們的夢之隊,奪得奧運金牌了。”金善興仔細看完有關青島射箭史的報道后,向張娟娟和王國章豎起了大拇指。

    ????一個身患白血病的大涼山彝族小伙兒,想來青島看偶像的比賽,他說:“對籃球有這份熱愛,我們要努力幫這個孩子圓夢。”

    ????“微信時代,打電話成了一件很隆重的事,尤其是媒體人,作息時間不規律,所以我非常不愿意打電話給別人,總覺得那有點強占別人時間的味道,是麻煩別人。”曾在青島早報與馬洪文共事多年的張彤回憶道,“但給老馬打電話就覺得心安理得,他是那種熱情而又細心的人,從來不怕人麻煩他,周圍的朋友但凡有事兒問到他頭上,大都會得到讓人心滿意足的答復。”

    ????在馬洪文身上,有著北方漢子的豪爽,一身正氣、古道熱腸。同事、朋友就不用說了,即使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如果需要幫助,他都會無私地伸出援手。

    ????全國職業籃球聯賽2012-2013賽季,美國籃球巨星麥蒂加盟青島雙星隊。馬洪文接到早報雄鷹球迷會轉來的消息:四川小伙兒楊長波想來青島看一場麥蒂的比賽,但他身患白血病,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允許。

    ????這名叫楊長波的大涼山彝族青年,是個狂熱的籃球迷,他最喜歡的球星就是麥蒂。聽說麥蒂到青島打球,楊長波打電話給在山東海陽打工的哥哥阿碩長河,希望能去現場看麥蒂的比賽。當時,楊長波已患白血病兩年。

    ????阿碩長河特別想幫弟弟實現這個心愿。“我算了下,路費加住宿,大概需要七八千元錢。”同時還要兼顧弟弟治療費用的他,無力負擔這筆費用。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阿碩長河聯系上了青島早報,求助于媒體。

    ????“對籃球有這份熱愛,特別讓人感動,我們要努力幫這個孩子圓夢。”馬洪文了解清楚情況后,立刻開始行動,與俱樂部溝通、尋找贊助。楊長波來青的往返機票、住宿費用,麥蒂贈送簽名球衣、合影留念等環節,他一一落實,甚至還安排楊長波到青島的醫院查體。

    ????2012年12月14日下午,青島國信體育館,雙星隊的比賽開始前,楊長波與麥蒂來到場地中央擁抱合影,麥蒂親手送上簽名球衣,現場掌聲雷動。

    ????圓夢后的楊長波,回家逢人就說他去青島見麥蒂的難忘經歷。麥蒂送的簽名球衣,被他一直珍藏著。2014年他的病情惡化,每當身體難受時,楊長波都會拿出手機,看看他和麥蒂的合影,臉上就會露出開心的笑。

    ????楊長波去世后,阿碩長河在QQ簽名上寫到: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弟弟去了一趟青島,見到了他的偶像麥蒂,還和偶像互動、合影,他走得沒有遺憾。

    ????“弟弟病重的時候,躺在床上,還念叨著感謝馬大哥幫他實現心愿,說等病好了再帶上大涼山的特產去看看他……”聽到馬洪文去世的消息,阿碩長河淚流滿面:“希望在天堂,弟弟能見到馬大哥,好好道聲謝謝。”

    ????體育記者和運動員之間,經常因工作關系而產生友誼。在馬洪文的“朋友圈”,曲波是和他關系最好的球員之一。但兩人從普通的朋友關系發展為兄弟般的感情,卻是從曲波運動生涯跌入谷底時開始的。

    ????2003年1月起,處于職業生涯高峰的曲波連遇挫折,腳踝骨折、留洋失敗、狀態下滑……還患上了甲亢。

    ????“醫生告訴我,患了這種病,不允許劇烈運動,更不可能承受職業足球的訓練強度,最好做好退役準備。”曲波回憶說,當時自己整個人都崩潰了。

    ????憋了幾天,曲波給馬洪文打了個電話,馬洪文很快趕到曲波家。“一進門,他沒說話,先掉眼淚了。”這是曲波第一次見馬洪文流淚,一直以來,馬洪文是那種天塌下來都能咬牙頂住的人。那天,馬洪文和曲波聊到深夜,離開時留下一句:“青島球迷不允許你就這樣退役!”

    ????“我當時連房間都不出了,拉上窗簾把自己關在黑屋子里。”一連三個星期,馬洪文每天一早就來到曲波家,有時只是說“看看你”,有時干脆說“想吃你媽媽做的撈面。”

    ????曲波知道,馬洪文吃面是假,陪伴自己是真。吃過早飯,馬洪文就拉他一起出門散心。那段時間,青島海邊的木棧道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身高不足1.7米、體重超過200斤的馬洪文,帶著身材消瘦的曲波散步,還經常跑到前面,鼓勵曲波也跑起來。

    ????曲波的心情漸漸恢復平靜,并在馬洪文的鼓勵下,選擇了風險性更大但可以迅速恢復的激進治療方案。曲波的父親曲民布還記得馬洪文的一句話:“曲波的骨子里愛足球,離不開綠茵場。不讓他試一下,將來會后悔一輩子。”

    ????在天津治療期間,曲波把手機和家里的固定電話都關停了,唯獨為馬洪文留了一條“青津熱線”,因為“和馬大哥聊聊我才安心”。

    ????2004年10月16日,“青津熱線”那頭傳來喜訊:曲波的各項指標檢查正常。馬洪文興奮地立即趕往天津,見面后一把摟住曲波,再次流下眼淚,“老弟,你又能踢球了,為你高興!”

    ????曲波回到球隊后,馬洪文四處打聽,托人給曲波特訂了一份適合甲亢病人的食譜,并給他辦了健身年卡,鼓勵他恢復訓練,做回“追風少年”。

    ????此后多年,不管曲波在青島,還是離開青島去貴州、到天津,馬洪文的鼓勵一直陪伴著他。“馬大哥給了我第二次足球生命,是他讓我在35歲的年齡上還能堅守在綠茵場。可他,卻過早退場了……”

    ????看到在碎石場上踢球的孩子,他說:“作為媒體人,我們有責任改變這些,讓孩子們更好地享受足球的快樂。”

    ????“沒有全民的健康,就沒有全民的小康。”作為一名體育記者,馬洪文在行業內浸淫的時間越長,他對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也越來越清晰。

    ????濟南時報社副總經理訾言,始終記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他與馬洪文的一次關于群眾體育的徹夜長談,“老馬越說越激動,一下從床上坐起來,敲著桌子說,在奧運賽場摘金奪銀固然可喜,但發展全民健身才是根本。”

    ????“這么多年,老馬做了許多‘不論輸贏’的報道。國際象棋、搏擊、柔道、少兒足球,他讓我們對這些行業持續不斷地關注。”在青島早報體育部編輯王盛看來,有聚光燈的地方,記者們都愿意去,這也是當下文體記者的特點。“但馬洪文一直在部門強調,一個真正的體育記者,不僅要關注熱點,更要關注大眾體育。哪怕留一點版面,哪怕發條消息,也是我們的態度。”

    ????2012年2月,馬洪文與市體育局工作人員聊天時,聽到一件事:拿到青島市“市長杯”中小學生足球賽分賽區冠軍的膠州中云小學,操場是碎石頭鋪成的,球門就是兩根標槍,帶隊的兩名教練居然是學校的語文和英語老師。

    ????那個周末,馬洪文開車到膠州進行實地探訪,眼前的真場景讓他感慨萬千,“作為媒體人,我們有責任改變這些,讓孩子們更好地享受足球的快樂。”

    ????在經過細致扎實的采訪后,兩個整版的重磅報道《碎石球場踢出校園足球冠軍》在青島早報刊出。報道不僅被新華網、光明網等國內主流網站紛紛轉載,文章中對促進體育教育資源均衡分配的期盼,更引發社會對農村娃體育教育的強烈關注。

    ????報道改變了學校的發展軌跡。4年后的今天,中云小學已由膠州市城區最小的學校,發展為當地辦學規模最大、教學質量最優、足球特色最鮮明的小學。

    ????因為這組報道,校長姜秀山和馬洪文有了更多接觸。“當時老馬就跟我說,要搞好足球特色學校,不僅要有能拿冠軍的球隊,更要注重豐富足球文化,這樣才能鍛造內涵和底蘊。”

    ????學校的校園足球團體操、足球文化展覽室、校園足球主題公園等,都是兩人“碰撞”出來的。“每次開會碰面,我都邀請他來新校參觀,老馬總說,不著急,以后會有機會。”姜秀山悲切地說,“他走了,再也沒有機會了。”

    ????2016年8月30日,馬洪文去世后的第38天,也是全市中小學開學的日子。這一天,青島膠州市中云小學占地70畝的新校區正式啟用。

    ????“大家要記住這個好人——青島早報體育部主任馬洪文叔叔。咱們今天能在這么好的球場上踢球,不該忘了他……”在學校足球文化展覽室的第一個展柜里,醒目地擺放著刊有《碎石球場踢出校園足球冠軍》一文的青島早報,足球教練王少華,正向剛剛入隊的小隊員們講述著報道背后的故事。

    ????昔日布滿碎石的球場,如今鋪設了塑膠跑道、人工草坪,孩子們在新球場上飛奔。

    ????這一切,足可告慰天堂里為此牽掛的“老馬”了。

    ????身體不好,同事勸他別那么拼了,他說:“我不是拼命,我是真的喜歡!”

    ????韓光亮1999年和馬洪文一起進入青島早報體育部,“我們當時一共三個人,而且都是單身,看訓練、采訪大小賽事、寫稿、編版……幾乎成為了老馬和我們每天的全部。”

    ????剛剛成為記者的馬洪文,最大的樂趣是抓到獨家新聞。“每次覺著逮到獨家新聞時,無論是開始在沂水路8號頂層低矮的閣樓里,還是后來在太平路33號4樓寬敞的工作大廳,老馬都會先激動一番。然后和我們竊竊私語,商量一下新聞怎么做。中間,如果恰巧某個同行打來電話,他會盯著號碼猶豫半天——是不是走漏了什么風聲,做不成獨家了。”

    ????下了夜班,馬洪文每天都會把自己寫的稿件、編的版面打在版樣紙上,仔仔細細地再看上一兩遍,才戀戀不舍地拿著離開辦公室。直到這時,體育記者一天的工作才算正式結束。韓光亮還記著,老馬經常會招呼大家一起“宵夜”,一邊暢聊工作,一邊大快朵頤。如果當天有自己比較得意的報道,老馬會拖著大家邊吃邊聊,一直等到天亮有報攤賣報了,買上份自己的報紙、再買上份其它的報紙,品評一番后才心滿意足地回家睡覺。

    ????從球迷開始,馬洪文就有意識地從各類媒體上收集體育資料,記在一個本子上。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馬洪文的“資料本”成為他最貴重的寶貝。“1998年法國世界杯期間,我和馬洪文一起上夜班,報道中涉及的相關歷史數據,他的小本子立了大功。”劉長周回憶到。

    ????這個習慣馬洪文一直保留著。同事王盛在收拾馬洪文的遺物時,發現一大摞2000年的中超聯賽(甲A)聯賽的比賽首發名單表。當時每場比賽前,會給記者發一張有兩隊首發名單、替補名單的球員表,一般人比賽結束后就扔掉了,而馬洪文一直保留著。名單上還用筆記著進球的時間、紅黃牌等細節。

    ????王盛說,從進報社就和馬洪文相識,在他身上,新聞理想的火焰從未熄滅過,而且越燒越旺。

    ????“2006年世界杯,我和老馬一起共事,他在前方負責報道,我在后方負責統籌編輯。”曾與馬洪文共事過的臧杰記得,那時候的馬洪文已經患上了痛風,膝蓋經常不舒服,發病的時候走路都有問題。但在德國采訪的一個月,他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回來后和老馬聊天,他說起在火車上寫稿——車廂里沒有座位,他蹲在馬桶前打開了筆記本。”臧杰說,他能想像得出馬洪文的膝蓋當時承受的壓力,但馬洪文說起這件事來,不是在說自己有多辛苦,只是作為一火車球迷諸多趣事中的一個小插曲。

    ????體育、體育、體育……韓光亮說:體育就是老馬生活的全部。“這兩年,我有時也勸他,現在不是年輕的時候了,你別沒日沒夜地拼命了!他對我說,‘我不是拼命,我是真的喜歡!’”

    ????“他心里裝著體育,裝著新聞,裝著所有的人,唯獨沒有他自己。”馬洪文并非不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在他心中,體育與新聞事業始終排在首位。他將自己的全部熱情,投入到工作中,把最好的體育報道奉獻給讀者,這是他生命的意義。

    ????摯愛新聞事業的馬洪文走了。他把對黨的忠誠和對新聞事業的熱愛,化為盡職盡責、敬業奉獻的自覺行動;他把對基層體育事業和群眾健身活動的關切,作為牢記在心的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他把生命獻給了畢生鐘愛的體育新聞,他把溫暖留給他所關心的平民百姓。

    ????馬洪文用一生踐行著入黨誓言,回答了付出與獲得、物質與精神、名利與奉獻等人生命題,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宗旨和理想。

    ????他活著是一面旗幟,倒下是一座豐碑,留下的是一種精神!

     
      更多
      更多
      更多
    蛟龍探海專題稿
     
    郭川環球航海
    圣元銷毀奶粉
     
    青島 挺進“藍海”
    版權所有:青島新聞工作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