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青島記者協會網站> 記者之家> 傳媒觀點
     
    紙媒何去何從牽動傳統媒體人的心
    青島記者網2016-04-08 17:18:34中國記協網

    ????從《主編死了:沒有主編才是新媒體》在媒體人中的流行,到騰訊網總編輯“報紙將死,多數媒體人將在2017到2018年下崗”這一言論引發的熱議,紙媒何去何從,牽動著無數傳統媒體人的心。那么,面對受眾“想要”與“需要”之間的錯位現象,媒體人應該如何提供更為優質、公允的產品?從業于紙媒的傳統媒體人又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新媒體呢?

    ????新媒體:給讀者“想要”的

    ????以騰訊網總編輯近日言論為樣本,很多人記住了他說的“多數媒體人將在2017到2018年下崗”這句話,因為這就是很多新聞推送的標題;但很多人未必注意到的是,其實他作出了十個論斷,其中不乏對紙媒的充分認可。

    ????然而,很多人“理所應當”地忽略了除了標題之外的其余內容。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其一,受限于推送的篇幅,文章更為全面的樣貌并未在推送的條幅框中出現;其二,日益頻繁的推送開始“綁架”受眾的自由,更多的人開始選擇看了標題完事兒。

    ????從更為審慎的視角來看,這里便存在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所說的“誰來監督新信息中介對信息的全面、公正的提供”的問題。由于受眾“想要”看到的是勁爆的消息,于是面向受眾統一推送信息的新聞客戶端開始越來越重視受眾的口味,為內容產品冠以更加“吸引眼球”的標題,便產生了忽略所推送內容全貌的趨勢。

    ????更有甚者,諸如“今日頭條”等類新聞客戶端,“聰明地分析你的興趣愛好,自動為你推薦喜歡的內容,并且越來越懂你”——它們越來越有傾向性地進行資訊推送,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受眾所接受信息的“窄化”。

    ????資訊恰如餐飲,人們缺之不可,偏食卻并不可取。由是觀之,現在的新媒體顯然已經把讀者慣“壞”了。

    ????傳統媒體:提供受眾“需要”的

    ????傳統媒體不同于慣著讀者口味推送新聞的新媒體,紙媒的各個版面構筑起社會的方方面面,而這也恰恰是受眾“需要”的。

    ????不單是真實、全面、客觀、公正,傳統媒體在促進形成社會共識、促進深入閱讀等方面,都是新媒體所不能及的。這恰恰為媒體融合提供了一個思路:傳統媒體人,可以貢獻智慧于新媒體,以便更好地平衡受眾“想要”和受眾“需要”;新媒體人,可以將“報道內容定制化”“報道數據可視化”的習得帶到傳統媒體中來。

    ????雖然報紙的閱讀率在近兩年出現了回升,但受限于市場風向以及資金等多方面的因素,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依然認為,傳統媒體的停刊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面對這種情況,許多傳統媒體人壞了心態、亂了陣腳,擯棄了職業操守,杜撰、抄襲等現象出現的頻率有所上升。

    ????這無形之中反映了傳統媒體人面對新媒體的沖擊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殊不知,融合并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取長補短、攜手同行,雙方完全可以在彼此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各放異彩。

    ????如何平衡“想要”的和“需要”的

    ????對于“紙媒將死”的論調,我們可以用國內國外兩組數據予以證偽——在國外,《紐約時報》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紐約時報發行收入為8.45億美元,其中,數字版的訂閱收入仍占比不到1/4;在國內,深圳晚報經營總收入同比增6%、寧夏日報去年廣告收入上漲10%。

    ????雖然短期內,對于紙媒的江湖地位,我們仍然保持樂觀的態度。但面對新媒體發展的態勢、面對媒體融合的趨勢,傳統媒體人應該有危機感和緊迫感。對傳統媒體以及傳統媒體人而言,積極擁抱新技術的發展、投身媒體融合是應有的姿態,而且應該認識到,紙媒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將大有可為。

    ????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是紙媒還是新媒體,都應該把內容生產能力的優化和提升放在新聞工作的第一位。

    ????終究,舊平臺的消失、新平臺的產生,市場的去粗存精、優勝劣汰,是媒體發展的大勢,傳統媒體人應該理性面對。

     
      更多
      更多
      更多
    蛟龍探海專題稿
     
    郭川環球航海
    圣元銷毀奶粉
     
    青島 挺進“藍海”
    版權所有:青島新聞工作者協會